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主页 > 计算机电子书 > 操作系统 > Linux pdf电子书
Linux环境编程:从应用到内核

Linux环境编程:从应用到内核 PDF 高清版

  • 更新:2020-03-07
  • 大小:36223 MB M
  • 类别:Linux
  • 作者:高峰,李彬
  • 出版:机械工业出版社
  • 格式:PDF

  • 资源介绍
  • 学习心得
  • 相关内容

Linux环境编程:从应用到内核》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关于Linux方面的书籍,作者是高峰,李彬,主要介绍了关于Linux环境编程、Linux、Unix方面的知识内容,目前在Linux类书籍综合评分为:7.8分。

书籍介绍

UNIX环境高级编程》(简称APUE)几乎是Linux领域程序员人手必备的一本书。但在掌握和理解APUE的内容后,又该如何继续提高自己的技能, 如何更深入地理解Linux环境编程及其背后的工作机制呢?本书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带领读者重新进入Linux环境编程,从应用出发,深入内核源码,研究 Linux各接口的工作机制和原理,让读者不仅知其然,还知其所以然。作为Linux开发工程师,如果不仅掌握Linux的应用层开发,同时还熟悉 Linux的内核源码,那么其在Linux环境下设计开发任何产品都将游刃有余,稳定且高效。

本书是Linux技术专家高峰和李彬的合力之 作,是两个人多年开发经验的总结和分享,也是市场上唯一一本将Linux应用态与内核态相结合的技术图书,选择这种写作方式是为了向APUE的作者致敬。 本书涵盖了APUE中大部分章节的内容,并针对Linux环境,以作者多年经验,详细解析了Linux常用接口的使用方法和陷阱。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 接口的工作原理,对于绝大部分接口,作者都会深入C库或内核源码进行全面分析。希望本书可以帮助读者打通Linux环境的应用和内核两条脉络,使两条线融 会贯通,进一步提高开发水平。

目录

  • 第0章 基础知识1
  • 0.1 一个Linux程序的诞生记1
  • 0.2 程序的构成2
  • 0.3 程序是如何“跑”的4
  • 0.4 背景概念介绍5
  • 0.4.1 系统调用5
  • 0.4.2 C库函数6
  • 0.4.3 线程安全7
  • 0.4.4 原子性9
  • 0.4.5 可重入函数9
  • 0.4.6 阻塞与非阻塞11
  • 0.4.7 同步与非同步11
  • 第1章 文件I/O12
  • 1.1 Linux中的文件12
  • 1.1.1 文件、文件描述符和文件表12
  • 1.1.2 内核文件表的实现13
  • 1.2 打开文件14
  • 1.2.1 open介绍14
  • 1.2.2 更多选项15
  • 1.2.3 open源码跟踪16
  • 1.2.4 如何选择文件描述符17
  • 1.2.5 文件描述符fd与文件管理结构file18
  • 1.3 creat简介19
  • 1.4 关闭文件19
  • 1.4.1 close介绍19
  • 1.4.2 close源码跟踪19
  • 1.4.3 自定义files_operations21
  • 1.4.4 遗忘close造成的问题22
  • 1.4.5 如何查找文件资源泄漏25
  • 1.5 文件偏移26
  • 1.5.1 lseek简介26
  • 1.5.2 小心lseek的返回值26
  • 1.5.3 lseek源码分析27
  • 1.6 读取文件29
  • 1.6.1 read源码跟踪29
  • 1.6.2 部分读取30
  • 1.7 写入文件31
  • 1.7.1 write源码跟踪31
  • 1.7.2 追加写的实现33
  • 1.8 文件的原子读写33
  • 1.9 文件描述符的复制34
  • 1.10 文件数据的同步38
  • 1.11 文件的元数据41
  • 1.11.1 获取文件的元数据41
  • 1.11.2 内核如何维护文件的元数据42
  • 1.11.3 权限位解析43
  • 1.12 文件截断45
  • 1.12.1 truncate与ftruncate的简单介绍45
  • 1.12.2 文件截断的内核实现45
  • 1.12.3 为什么需要文件截断48
  • 第2章 标准I/O库50
  • 2.1 stdin、stdout和stderr50
  • 2.2 I/O缓存引出的趣题51
  • 2.3 fopen和open标志位对比52
  • 2.4 fdopen与fileno55
  • 2.5 同时读写的痛苦56
  • 2.6 ferror的返回值57
  • 2.7 clearerr的用途57
  • 2.8 小心fgetc和getc60
  • 2.9 注意fread和fwrite的返回值60
  • 2.10 创建临时文件61
  • 第3章 进程环境66
  • 3.1 main是C程序的开始吗66
  • 3.2 “活雷锋”exit70
  • 3.3 atexit介绍75
  • 3.3.1 使用atexit75
  • 3.3.2 atexit的局限性76
  • 3.3.3 atexit的实现机制77
  • 3.4 小心使用环境变量78
  • 3.5 使用动态库80
  • 3.5.1 动态库与静态库80
  • 3.5.2 编译生成和使用动态库80
  • 3.5.3 程序的“平滑无缝”升级82
  • 3.6 避免内存问题84
  • 3.6.1 尴尬的realloc84
  • 3.6.2 如何防止内存越界85
  • 3.6.3 如何定位内存问题86
  • 3.7 “长跳转”longjmp90
  • 3.7.1 setjmp与longjmp的使用90
  • 3.7.2 “长跳转”的实现机制91
  • 3.7.3 “长跳转”的陷阱93
  • 第4章 进程控制:进程的一生96
  • 4.1 进程ID96
  • 4.2 进程的层次98
  • 4.2.1 进程组99
  • 4.2.2 会话102
  • 4.3 进程的创建之fork()103
  • 4.3.1 fork之后父子进程的内存关系104
  • 4.3.2 fork之后父子进程与文件的关系107
  • 4.3.3 文件描述符复制的内核实现110
  • 4.4 进程的创建之vfork()115
  • 4.5 daemon进程的创建117
  • 4.6 进程的终止119
  • 4.6.1 _exit函数119
  • 4.6.2 exit函数120
  • 4.6.3 return退出122
  • 4.7 等待子进程122
  • 4.7.1 僵尸进程122
  • 4.7.2 等待子进程之wait()124
  • 4.7.3 等待子进程之waitpid()126
  • 4.7.4 等待子进程之等待状态值129
  • 4.7.5 等待子进程之waitid()131
  • 4.7.6 进程退出和等待的内核实现133
  • 4.8 exec家族141
  • 4.8.1 execve函数141
  • 4.8.2 exec家族142
  • 4.8.3 execve系统调用的内核实现144
  • 4.8.4 exec与信号151
  • 4.8.5 执行exec之后进程继承的属性152
  • 4.9 system函数152
  • 4.9.1 system函数接口153
  • 4.9.2 system函数与信号156
  • 4.10 总结157
  • 第5章 进程控制:状态、调度和优先级158
  • 5.1 进程的状态158
  • 5.1.1 进程状态概述159
  • 5.1.2 观察进程状态171
  • 5.2 进程调度概述173
  • 5.3 普通进程的优先级181
  • 5.4 完全公平调度的实现186
  • 5.4.1 时间片和虚拟运行时间186
  • 5.4.2 周期性调度任务190
  • 5.4.3 新进程的加入192
  • 5.4.4 睡眠进程醒来198
  • 5.4.5 唤醒抢占202
  • 5.5 普通进程的组调度204
  • 5.6 实时进程207
  • 5.6.1 实时调度策略和优先级207
  • 5.6.2 实时调度相关API211
  • 5.6.3 限制实时进程运行时间213
  • 5.7 CPU的亲和力214
  • 第6章 信号219
  • 6.1 信号的完整生命周期219
  • 6.2 信号的产生220
  • 6.2.1 硬件异常220
  • 6.2.2 终端相关的信号221
  • 6.2.3 软件事件相关的信号223
  • 6.3 信号的默认处理函数224
  • 6.4 信号的分类227
  • 6.5 传统信号的特点228
  • 6.5.1 信号的ONESHOT特性230
  • 6.5.2 信号执行时屏蔽自身的特性232
  • 6.5.3 信号中断系统调用的重启特性233
  • 6.6 信号的可靠性236
  • 6.6.1 信号的可靠性实验236
  • 6.6.2 信号可靠性差异的根源240
  • 6.7 信号的安装243
  • 6.8 信号的发送246
  • 6.8.1 kill、tkill和tgkill246
  • 6.8.2 raise函数247
  • 6.8.3 sigqueue函数247
  • 6.9 信号与线程的关系253
  • 6.9.1 线程之间共享信号处理函数254
  • 6.9.2 线程有独立的阻塞信号掩码255
  • 6.9.3 私有挂起信号和共享挂起信号257
  • 6.9.4 致命信号下,进程组全体退出260
  • 6.10 等待信号260
  • 6.10.1 pause函数261
  • 6.10.2 sigsuspend函数262
  • 6.10.3 sigwait函数和sigwaitinfo函数263
  • 6.11 通过文件描述符来获取信号265
  • 6.12 信号递送的顺序267
  • 6.13 异步信号安全272
  • 6.14 总结275
  • 第7章 理解Linux线程(1)276
  • 7.1 线程与进程276
  • 7.2 进程ID和线程ID281
  • 7.3 pthread库接口介绍284
  • 7.4 线程的创建和标识285
  • 7.4.1 pthread_create函数285
  • 7.4.2 线程ID及进程地址空间布局286
  • 7.4.3 线程创建的默认属性291
  • 7.5 线程的退出292
  • 7.6 线程的连接与分离293
  • 7.6.1 线程的连接293
  • 7.6.2 为什么要连接退出的线程295
  • 7.6.3 线程的分离299
  • 7.7 互斥量300
  • 7.7.1 为什么需要互斥量300
  • 7.7.2 互斥量的接口304
  • 7.7.3 临界区的大小305
  • 7.7.4 互斥量的性能306
  • 7.7.5 互斥锁的公平性310
  • 7.7.6 互斥锁的类型311
  • 7.7.7 死锁和活锁314
  • 7.8 读写锁316
  • 7.8.1 读写锁的接口317
  • 7.8.2 读写锁的竞争策略318
  • 7.8.3 读写锁总结323
  • 7.9 性能杀手:伪共享323
  • 7.10 条件等待328
  • 7.10.1 条件变量的创建和销毁328
  • 7.10.2 条件变量的使用329
  • 第8章 理解Linux线程(2)333
  • 8.1 线程取消333
  • 8.1.1 函数取消接口333
  • 8.1.2 线程清理函数335
  • 8.2 线程局部存储339
  • 8.2.1 使用NPTL库函数实现线程局部存储340
  • 8.2.2 使用__thread关键字实现线程局部存储342
  • 8.3 线程与信号343
  • 8.3.1 设置线程的信号掩码344
  • 8.3.2 向线程发送信号344
  • 8.3.3 多线程程序对信号的处理345
  • 8.4 多线程与fork()345
  • 第9章 进程间通信:管道349
  • 9.1 管道351
  • 9.1.1 管道概述351
  • 9.1.2 管道接口352
  • 9.1.3 关闭未使用的管道文件描述符356
  • 9.1.4 管道对应的内存区大小361
  • 9.1.5 shell管道的实现361
  • 9.1.6 与shell命令进行通信(popen)362
  • 9.2 命名管道FIFO365
  • 9.2.1 创建FIFO文件365
  • 9.2.2 打开FIFO文件366
  • 9.3 读写管道文件367
  • 9.4 使用管道通信的示例372
  • 第10章 进程间通信:System V IPC375
  • 10.1 System V IPC概述375
  • 10.1.1 标识符与IPC Key376
  • 10.1.2 IPC的公共数据结构379
  • 10.2 System V消息队列383
  • 10.2.1 创建或打开一个消息队列383
  • 10.2.2 发送消息385
  • 10.2.3 接收消息388
  • 10.2.4 控制消息队列390
  • 10.3 System V信号量391
  • 10.3.1 信号量概述391
  • 10.3.2 创建或打开信号量393
  • 10.3.3 操作信号量395
  • 10.3.4 信号量撤销值399
  • 10.3.5 控制信号量400
  • 10.4 System V共享内存402
  • 10.4.1 共享内存概述402
  • 10.4.2 创建或打开共享内存403
  • 10.4.3 使用共享内存405
  • 10.4.4 分离共享内存407
  • 10.4.5 控制共享内存408
  • 第11章 进程间通信:POSIX IPC410
  • 11.1 POSIX IPC概述411
  • 11.1.1 IPC对象的名字411
  • 11.1.2 创建或打开IPC对象413
  • 11.1.3 关闭和删除IPC对象414
  • 11.1.4 其他414
  • 11.2 POSIX消息队列415
  • 11.2.1 消息队列的创建、打开、关闭及删除415
  • 11.2.2 消息队列的属性418
  • 11.2.3 消息的发送和接收422
  • 11.2.4 消息的通知423
  • 11.2.5 I/O多路复用监控消息队列427
  • 11.3 POSIX信号量428
  • 11.3.1 创建、打开、关闭和删除有名信号量430
  • 11.3.2 信号量的使用431
  • 11.3.3 无名信号量的创建和销毁432
  • 11.3.4 信号量与futex433
  • 11.4 内存映射mmap436
  • 11.4.1 内存映射概述436
  • 11.4.2 内存映射的相关接口438
  • 11.4.3 共享文件映射439
  • 11.4.4 私有文件映射455
  • 11.4.5 共享匿名映射455
  • 11.4.6 私有匿名映射456
  • 11.5 POSIX共享内存456
  • 11.5.1 共享内存的创建、使用和删除457
  • 11.5.2 共享内存与tmpfs458
  • 第12章 网络通信:连接的建立462
  • 12.1 socket文件描述符462
  • 12.2 绑定IP地址463
  • 12.2.1 bind的使用464
  • 12.2.2 bind的源码分析465
  • 12.3 客户端连接过程468
  • 12.3.1 connect的使用468
  • 12.3.2 connect的源码分析469
  • 12.4 服务器端连接过程477
  • 12.4.1 listen的使用477
  • 12.4.2 listen的源码分析478
  • 12.4.3 accept的使用480
  • 12.4.4 accept的源码分析480
  • 12.5 TCP三次握手的实现分析483
  • 12.5.1 SYN包的发送483
  • 12.5.2 接收SYN包,发送SYN ACK包485
  • 12.5.3 接收SYN ACK数据包494
  • 12.5.4 接收ACK数据包,完成三次握手499
  • 第13章 网络通信:数据报文的发送505
  • 13.1 发送相关接口505
  • 13.2 数据包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的流程506
  • 13.3 UDP数据包的发送流程510
  • 13.4 TCP数据包的发送流程517
  • 13.5 IP数据包的发送流程527
  • 13.5.1 ip_send_skb源码分析528
  • 13.5.2 ip_queue_xmit源码分析531
  • 13.6 底层模块数据包的发送流程532
  • 第14章 网络通信:数据报文的接收536
  • 14.1 系统调用接口536
  • 14.2 数据包从内核空间到用户空间的流程537
  • 14.3 UDP数据包的接收流程540
  • 14.4 TCP数据包的接收流程544
  • 14.5 TCP套接字的三个接收队列553
  • 14.6 从网卡到套接字556
  • 14.6.1 从硬中断到软中断556
  • 14.6.2 软中断处理557
  • 14.6.3 传递给协议栈流程559
  • 14.6.4 IP协议处理流程564
  • 14.6.5 大师的错误?原始套接字的接收568
  • 14.6.6 注册传输层协议571
  • 14.6.7 确定UDP套接字571
  • 14.6.8 确定TCP套接字576
  • 第15章 编写安全无错代码582
  • 15.1 不要用memcmp比较结构体582
  • 15.2 有符号数和无符号数的移位区别583
  • 15.3 数组和指针584
  • 15.4 再论数组首地址587
  • 15.5 “神奇”的整数类型转换588
  • 15.6 小心volatile的原子性误解589
  • 15.7 有趣的问题:“x == x”何时为假?591
  • 15.8 小心浮点陷阱593
  • 15.8.1 浮点数的精度限制593
  • 15.8.2 两个特殊的浮点值593
  • 15.9 Intel移位指令陷阱595

资源获取

相关资源

网友留言